后疫情世界,智慧社区建设内外兼修
发布时间:2021-06-10 11:19:29 所属栏目:大数据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在国内,大多城市和乡镇的管理都是以社区或者街道为单位。在这次疫情发生后,社区和街道的防控作用相当关键,社区防控之所以极其重要,是因为社区起着对城市和居民承上启下的作用,是做好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。 不论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,还是从物联网
在国内,大多城市和乡镇的管理都是以社区或者街道为单位。在这次疫情发生后,社区和街道的防控作用相当关键,社区防控之所以极其重要,是因为社区起着对城市和居民承上启下的作用,是做好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。
不论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,还是从物联网时代下服务能力升级来看,智慧社区的建设存在相当高的必要性。
智慧社区内外兼修
目前,对于智慧社区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去解释,但是大体来说,智慧社区是利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信息智能终端等各类信息技术,对各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自动感知、及时传送、整合分析和发布,实现居民日常生活的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、协同化和互动化。正如互联网那样,改变了社区居民的工作、生活方式。
对于社区内居民的管理可以划分为社区级别,涵盖有社区安全、社区管理以及社区服务。本次疫情后,很多小区都采用了人脸识别、智能门禁、红外自动测温仪等设备,实现无接触数据采集、实时报警。抛开疫情不谈,社区安全涉及的内容会更多,譬如,消防烟感、防盗RTID侦测系统等等。
在公共管理上,更多的是针对社区管理工作数据的采集和分析,这其中包含的对象就不仅仅是居民,更趋向与物业管理、城管,如果社区位于商圈或者写字楼的话,甚至还涉及到沿街商铺和企业数据。
在保证安全和有序管理的基础上,智慧社区建设最终目的应该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,包含向社区居民、社会组织提供集咨询、交流互动、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。就目前的服务需求而言,由于老年人活动区域更倾向于社区内部,并且现代社会竞争的压力之下,每个家庭面临的养老压力也是非常大,并且国内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发明显,所以笔者认为,目前的智慧社区服务面向的群体更偏向于老年人。数据显示,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%时,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化社会,根据2020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,2019年国内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.6%。2018年此项数据为11.9%,所以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根据当下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来看,医疗的建设比较常见。在深圳,几乎每一个社区都配备有社康机构,通过常住大龄人口的医疗追踪数据快速为老年人安排就医和诊断。但是,成熟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功能应当包括紧急救助服务、生理检测服务、居家安全服务、生活服务、定位服务等,这些功能的完善在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。
智慧社区对内是群众服务,而对外则是对接智慧城市。社区是城市的最重要的组成单元,所以智慧社区并不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“孤岛”。一个从事20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,目前为止,国内90%多的社区都是孤岛,社区数据现状都是洼地,没有得到挖掘。即使智慧社区平台接入再多智能设备和系统,而不能融入智慧城市,那其作用将会大大降低。国内智慧社区的建设一般由政府和企业两方主导,双方建设的智慧社区平行发展,互不相融。
国外智慧社区建设的一点借鉴
智慧城市、智慧社区的概念都是由IBM在2008年提出,所以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国家之一。2009年,迪比克市与IBM合作,共同启动了世界上第一个智慧社区项目,后续思科于2009年开始推动全球化和一体化智慧社区项目;微软于2013年启动“CityNext”(未来城市)计划。美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研究与发展机构在2015年发布《智慧社区互联框架》,用以协助联邦政府投资与外部合作,指导基础研究转化成可复制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。
被誉为“花园城市”的新加坡在智慧社区建设上有着比较明显管理方式,自上而下,上下贯通、运转协调。具体来说就是,政府主导,社会机构组织、民众参与。
![]() (编辑:梅州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