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联网之路
人与人之间的连接,***个版本的微信已经实现,目前,微信已经有超过10亿的日活用户,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中国人,已经被微信连接。 人与服务的连接,也基本上通过服务号和微信内置的服务连接起来。这里所说的服务包括了内容。我们可以在微信里完成阅读、购物、娱乐等。 人与商业的连接,一个层面是建立在服务上,另一个层面是建立支付手段上,从这个角度,微信也已经连接了商业。 然而,物仍然没被连接。 微信小程序 2017年1 月 9 日,小程序正式发布。 当时,张小龙对小程序的定义是:小程序希望用即用即走的方式激活线下的弱连接场景。 两年后的同一天,2019年1月9日,张小龙在微信之夜足足讲了4个多小时,这是他自己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演讲,从微信的成长历史到产品的设计初心,以及对微信未来的展望,张小龙全景式的解读了有关微信的一切。 “对于小程序,我们的决心非常大,但我们并不急着说一下子就要做成它。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生态,不是一个To C功能,所以我们有足够的耐心,慢慢的培育它。” “所以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线下行业,已经用小程序来作为它和顾客的一个连接器,并且提高了效率,这都是特别好的案例。” 诚然,微信小程序承担了连接人与物的使命。 小程序主推线下场景,除了带着腾讯“连接一切”的目的,“连接人与物”其实也迎合了挖掘线下流量的趋势,因为,线上流量红利期已过。 线上流量红利期已过,线下流量亟待挖掘 微信已经走过了“7年之痒”,来到了第8个年头,现已成了有10亿日活用户的产品。就连张小龙都认为这一次需要全面地讲一下微信背后的思考和总结,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启微信下一个8年。 另外,App的世界已经趋于饱和,我们几乎可以在App应用商店找到各种各样满足不同需求的App,每个App都在互相竞争用户的时间,线上的竞争如此激烈,一个新网站或新App,可能一年只能获得一个用户10秒的使用时间。 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逐步消失,线上已经没有太多流量空间,但线下依然有可连接的机会。在线上增长红利逐步消退之后,线下流量这一价值洼地,成为了新的必争之地。这意味着线下流量的争夺和精细化运营的时代正式开启。
纵观这些年发展势头迅猛的互联网企业,就会发现,整个互联网都延展向线下与实体经济的重度融合,比特世界(网络经济)和原子世界(实体经济) (编辑:梅州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