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费金融这门风险后置的生意,从来不缺飞蛾扑火
更进一步,报表和证明以及上面的红章造假不难,但是数据的交叉印证绝对没有造假的空间。你把含有 “赌博”字眼的短信删除,但是每个月有那么多催收的电话,你的电脑和手机经常连接的wifi暴露你经常登陆被标记为赌博的网址。 反过来,你每个月按时给固定的地址缴纳水电费,你常和高信用的人资金往来,你的地图和打车记录显示你稳定合理的居家和工作地址,更好地印证你是一个靠谱的人。 接受这个新时代吧,即使背后透着一股凉意。 梁宁问曾鸣,“因为阿里投资要求必须控股的原则,失去了美团和搜狗这样优秀的投资标的。会不会觉得可惜?” 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说:“当然不。我们的投资是为了支撑战略。我们需要打通数据,必须控股”; “流量越用越少,数据越用越多。” 不只是阿里,数据巨头们的小额贷款不良率和中国前十大银行的不良率几乎持平,甚至略有优势。数据把控、单笔金额微小、足够分散,消费金融债权成了这两年中国金融圈最抢手的资产证券化资产。 如同乔布斯发明iPhone,在被扭转的乾坤里,Apple成了最大的赢家。但是整个行业更多的红利会分享给这个时代,HTC、三星、小米,多少人伴着大门开启带来的光亮改变了自己的命运。 阿里开启了互联网金融的大门,收益当期、风险后置的金融,古往今多多少人在这张牌桌上红着眼睛喊All in。 2014年3月,罗敏开始了新的创业项目趣分期(后改名趣店)。已经很难界定这是他的第几个项目,在创业的十三年,这位来自江西的小伙子,尝试数十个项目,悉数失败。 老对手乐分期拿到京东的C轮投资,在资金和流量上又跑到了前面。罗敏感觉,这一次又要死了。 生死边缘,,阿里决定重视对手京东的这一次布局,果断出手,由蚂蚁金服领投趣店2亿美元。资金不是关键,最珍贵的是,蚂蚁带来的信用评估服务和支付界面入口。 成立仅三年的趣店纽交所上市,当天获得636亿元的市值,可堪叫板一家股份制银行。趣店招股书上写着“中国最大的在线小额现金贷款平台”。 2014年,银行被严格限制不得向学生放贷和发放信用卡,面对需求旺盛但供给贫瘠的校园,罗敏凭借校园贷觅得先机;2016年,持牌类的消费金融公司(银监局监管)、小贷公司(地方金融办监管)在杠杆和经营上限制颇多,反观趣店,没有牌照,成了最好的牌照。 罗敏也在努力跑赢时间。校园贷非议爆炸,趣店取消校园贷业务,全面发展线上,两千人的地推团队说散就散。监管整饬现金贷,罗敏去做大白汽车,希望能在汽车融资租赁市场突围。 指引我们勇往直前的,往往是这样一个念头——“我是特殊的那一个”。要经历足够的得失和悲喜,才不甘心的承认谁都只是普通的某个之一。曾经的那份炙热有太多的因素成就,一旦冷了,就再也回不去。奈何,对于往昔辉煌的回望,注定成为整个余生的羁绊。 当蚂蚁终止了和趣店的合作,趣店信誓旦旦地说影响有限。但是二季度财报把今年卖出10万辆的指标下调到2.5万。随后大规模关闭大白线下门店、把总部从北京迁往厦门,一路溃散。 伴着蚂蚁转身离去的背影,趣店把上市时的市值跌掉了6/7。 趣店的起落,很清晰地展现了一个事实:这个行业应该是有门槛的。风控数据和获客流量是这场牌局最重要的筹码。 有人在线上折戟,有人在线下搏杀。 Vivo和Oppo是消费金融的天作之合。在VO大力拓展的三、四、五线城市,Vivo和Oppo的每一个柜台前都守候着捷信、马上、佰仟和买单侠们。小镇青年以每个月还款几百元的方式收获一台最时髦的手机,地推成员们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奖励,店主获得的返佣超过了单纯卖手机的毛利,OV弯道超车。各方不亦乐乎。 他们说,五环外才是中国。 在这里,消费金融的目标客户画像逐渐清晰,三、四、五线的小镇青年,一、二线的工厂蓝领。他们数量庞大、中低收入、不被信用卡覆盖、年轻、好面子、喜欢新的3C产品。 突然间,所有的资本都盯住了他们,不为别的,而是为了请他们不停地借钱。 互金玩家对于蓝领的觊觎,连富士康都看不下去了。肥水不流外人田,富士康推出了自己的“富宝贷”,在厂区里刷满广告。 三
宜信和拍拍贷的创始人都自诩是尤努斯的信徒。大多数现金贷公司的文案都会从尤努斯谈起,用一个美丽的普惠概念包装一个童话般的故事。 尤努斯每年都会被官员、商业领袖邀请造访中国,他本人明确表示在中国没有令他满意的普惠金融项目。在孟加拉国,尤努斯向穷人放贷利率从来没有超过20%。而中国多数互金小贷的利率在50%-100%,甚至更高,监管要求不超过36%,目前行业巨头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基本都落实了,此外,依旧乱象丛生。 尤努斯反感打着普惠金融的名义,放高利贷赚取暴利。他说自己在中国最多的活动就是被P2P的老板拉去合影。 和现金贷、分期消费的热火朝天形成鲜明对比,中国真正的普惠金融还在艰难匍匐。高战带领格莱珉银行江苏陆口支行举步维艰。沈南鹏最骄傲的中和农信8年没赚钱,距离公益和商业的平衡遥遥无期。 这并不影响纽约和香港IPO钟声的清脆。 他们说,每个人在消费上有更多的选择也是一种普惠。 是的,是有了选择,一种很畸形的选择。 无论是三四线城市、富士康门口的手机柜台,还是消费金融在网络大量投放的广告,都在重复同一个意思。 “20岁时喜欢的裙子,40岁穿上已没有了任何意义”——买吧,把这款5000元的手机放进口袋,你的人生就会不一样;借吧,分期支付这门课程你就可以从李翠花变成Lucy Li;来吧,借钱打赏吧,维护你在人间可笑的尊严。 51信用卡找GAI写了首《没钱咋个整》,通篇就是叫你借钱买包、借钱装修、借钱出国,甚至借钱还别的信用卡。 疯了吧。 用某输入法打出“借钱”两个字的时候,联想的内容是“最高可借10万”的广告。 这精心设计、层层包裹的甜蜜是有预谋的围剿,在机器背后强大的算法之下,所谓的人性孤独而脆弱。 四消费金融营造的消费选择,是一种类似抖音的选择。 (编辑:梅州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